北約邀黑山加盟用意何在? 欲圍堵俄羅斯?
據(jù)英國廣播公司(BBC)報道,俄羅斯外交部發(fā)言人扎哈羅娃19日在索契表示,“鑒于北約試圖圍堵俄羅斯,這是該聯(lián)盟試圖改變歐洲軍事政治格局的又一個企圖。將不可避免地影響俄羅斯的利益,并迫使我方做出相應的回應。”
近日,北約拉黑山“入伙”讓俄羅斯憂心忡忡。北約此時“擴軍”意欲何為?歐洲的地區(qū)安全形勢又是否會由此產(chǎn)生變化?
放棄平衡 黑山加入北約: 北約成員國外長19日在布魯塞爾北約總部簽署了黑山加入北約的協(xié)定,此舉意味著黑山加入北約正式進入批準程序。在協(xié)定得到北約所有28個成員國議會批準后,黑山將成為北約第29個成員國。在當天舉行的北約例行部長級會議上,黑山總理米洛·久卡諾維奇代表政府與北約簽署加入北約的相關協(xié)議。協(xié)議簽署之后,黑山將以“觀察員”的身份參加北約的所有會議,但沒有投票權。而據(jù)法新社稱,北約外長19日的重要議題,還包括敲定在東歐大幅加強兵力部署的最后細節(jié),7 月在華沙北約峰會上將正式簽署相關文件。
自2006年6月3日起,黑山共和國脫離塞爾維亞和黑山這個國家共同體、正式成為主權國家后,同年底,北約正式接納黑山加入北約“和平伙伴關系”計劃。
“黑山一直采用的是一種比較平衡的政治,即在安全上向北約靠攏,但是在經(jīng)濟和政治上深受俄羅斯的影響。這也與當時美俄相對緩和的形勢有關。自烏克蘭危機后,黑山對俄羅斯有了更多的擔憂。”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在接受本報采訪時指出。
因此在去年12月,北約正式批準啟動了黑山加入北約的談判。經(jīng)過5個多月的籌備,在北約華沙峰會召開之前,黑山加入北約的簽字儀式正式舉行。
聚焦黑山 雙方對峙加劇
黑山雖然是個面積小、人口少、軍事力量薄弱的國家,但是具有重要的地緣戰(zhàn)略意義。在之前北約東擴已納入了克羅地亞和阿爾巴尼亞,而黑山正好位于兩者之間,黑山加入北約后,亞得里亞海就成為了北約的內(nèi)海,對俄方十分不利。
因此,在北約去年向黑山發(fā)出了入盟邀請函時,就遭到了俄羅斯的攻擊。俄方多次強調,北約東擴具有明顯對抗性,俄羅斯會采取反制行動確保安全并維持利益均衡。
對俄羅斯而言,“因為北約和俄羅斯在歐洲的東北方向對峙狀態(tài)加劇,在某種程度上,黑山的加入可以看作是北約的聲東擊西的戰(zhàn)術。俄羅斯在東北方面奪回了克里米亞,但是在巴爾干地區(qū)則可能會失去部分傳統(tǒng)影響力,長此以往,連經(jīng)濟利益也難以保障。”崔洪建表示。至于北約方面,在烏克蘭危機后,北約內(nèi)部對自己能否有效應對俄羅斯的威脅也產(chǎn)生了質疑。北約希望借此向外部顯示,北約不僅可以保障成員國的安全,也可以進一步向外擴張。“北約邀請黑山的加入,代表著北約自身凝聚力的增強、機制的不斷完善和對組織成員國仍具有的吸引力。”外交學院教授高飛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。
崔洪建還指出,黑山的加入有重要的象征意義,對等待入約的國家具有示范效應。同為前南聯(lián)盟國家,黑山加入北約后,波黑和馬其頓的加入也只是時間問題。通過對黑山的接納進一步影響或改變巴爾干地區(qū)的格局,這正是北約的戰(zhàn)略目標。此外,在7月份召開的北約華沙峰會之前,北約也希望把黑山的加入作為峰會提交的成績單,從內(nèi)部來進一步鞏固北約的團結和戰(zhàn)略走向。
博弈激烈 用武仍需謹慎
雖然此前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接受波蘭TVN電視臺采訪時表示,北約不希望掀起與俄的“冷戰(zhàn)”。但毫無疑問,在北約頻頻動作之時,俄感受到了戰(zhàn)略壓力。
日前,美國宣布正式啟動設在羅馬尼亞南部德韋塞盧空軍基地的反導系統(tǒng),并準備與北約在歐洲的反導系統(tǒng)接軌;又在波蘭北部倫濟科沃市舉行陸基“宙斯盾”反導系統(tǒng)基礎建設開工儀式,這是美國在東歐部署的第二處反導系統(tǒng)。
斯托爾滕貝格等多位高級官員宣稱反導系統(tǒng)并非針對俄羅斯,俄羅斯仍表示了強烈不滿。普京表示,美在羅馬尼亞和波蘭部署的反導系統(tǒng)是其戰(zhàn)略核潛力的一部分,會給俄造成重大的威脅。
除了黑山加入北約這一事件以外,崔洪建稱:“反導系統(tǒng)、北約在中東地區(qū)的軍事存在,對俄羅斯的影響甚至會更加直接。”他指出,由烏克蘭危機引發(fā)的一系列北約和俄羅斯的博弈中,俄羅斯盡管表現(xiàn)出強硬的姿態(tài),北約仍正在其周圍一步步地進行滲透。
那么雙方在日益激烈的博弈是否會影響地區(qū)安全呢?他也指出:“面對北約的持續(xù)東擴,俄羅斯可能以政治、外交和經(jīng)濟手段來應對,但是在軍事方面的手段比較有限。”
高飛也認為:“從目前來看,西方和俄羅斯的關系,還正處于持續(xù)的緊張期而且沒有找到較好的解決辦法。未來的發(fā)展還是有待進一步的觀察,也許還會產(chǎn)生新的摩擦,但軍事沖突的可能性比較小。”